西晉人撰寫的《荊州土地記》云:“武陵七縣酉溪茶最好。”酉溪就是現在的來鳳。來鳳一帶的藤茶因獨特的生長環境而品質奇佳,格外受到垂青,迄今來鳳民間仍流傳著“清江的水,容美司的茶”的說法。
來鳳藤茶的種植有一套嚴密的方法,說來事出有因,與來鳳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位藤茶大師有關。公元1560年前后,恩施的土家族出現了一位大詩人, 曾被文壇喻為“陶潛風骨”,其詩沖融大雅,文采斐然。這人是誰呢?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容美土司田世爵的六子田九齡。
田世爵去世后,其長子田九霄襲任王位。歷史記載田九霄富有才干,在田世爵率領土家軍隊進行的抗倭戰爭中,協助父親立下汗馬功勞,深受田世爵器重。但他好猜忌別人,生怕別人奪了他的權,而且心狠手辣,不念親情,他的五弟田九璋就是因為不服被他殺害,才華橫溢的田九齡自然也受到田九霄的懷疑。田九齡熱愛文學,對權利之爭毫無興趣,關系一向很好的五哥被大哥殺害,他一方面悲痛萬分,另一方面對大哥的作為感到心寒和恐懼。為了避禍,顯示他對大哥的權利沒有威脅,他遠離王城,四處游走,遠達蘭州、涼州、塞外、遼東等邊遠地區。后來隱居于來鳳山中酉水河畔的仙佛寺,浸淫于種藤賦詩,留下大量有關藤茶的詩句,并成為土家族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。
田九齡在那里與僧侶一道,早晚種花侍茶,品水煮藤,將王圖霸業盡藏于一壺之中。他寫下:“頭茶苦,二茶澀,三茶好喝無人摘。”將青云之志寓于茶事之中,且在茶事一途上走得越來越遠,最終成為一位“藤茶大師”、“勾藤圣手”,對于改進藤茶種植技術做了極大貢獻。
田九齡對藤茶生產、加工、飲茶都非常了解,原因在于他曾經親自耕地種茶。在仙佛寺期間,他手植的茶園除了供應本寺院茶僧茶禮之用外,還有一部分則供給自己的開支,成為“寺院經濟”的一部分。他的《仙佛寺居寄長兄容美土司王》一詩中寫道:“日落露凝青芽老,寺前人稀紫藤多。方丈室內一茗客,存此天香候兄至。”